接著來到離吳鳳公園不遠的吳鳳廟
又叫阿里山忠王祠
阿里山忠王祠
電話:05-2531432
地址:嘉義縣中埔鄉社口村23鄰1之3號
小學課本有他的故事(現在國小的好像被刪了)
不是這個愛玩客吳鳳喔
於嘉義縣中埔鄉的中華民俗村,是通往阿里山公路上的主題樂園,而園區的前身是吳鳳紀念公園。
中埔地處阿里山麓。阿里山有大小番社四十八社,生性兇猛,動輒殺人,所以漢人不敢前往。吳鳳(一六九九至一七六九)少年時經常隨父親到番杜經商,漸漸懂得番語,熟悉番俗。加上他豪邁堅勇,頗有俠士風範,番人對他有幾分敬畏。
吳鳳的經歷和素養,使他成為阿里山通事(處理漢番矛盾,開展番族教育,解決漢番糾爭)的最佳人選。吳鳳任阿里山通事達四十八年之久。期間忠於職守,處事公平,深受番人信賴。但是,番人歷有"粟祭"的陋俗。即新谷登場,必"出草"獵取人頭祭神。吳鳳上任第一年,力勸番人戒俗,最後達成協定:以牛代人,這樣過了五年,番人不幹了,說:今年再不給人頭,就殺吳鳳祭神。
吳鳳眼看推延不過,就取死者遺留之首骨,以充祭事。屍骨用完後,番社發生瘟疫,死了很多人,以:為因沒有人頭祭神,神靈懲罰所致。番人氣勢洶洶地搜尋吳鳳,聲言一定要殺人以謝神。吳鳳好言相慰,並告訴他們:"明天一早,山中有一紅衣帽的行人,你們可取他的頭。但是有言在先,只准殺這個人,以後不准再殺人。"眾番歡呼而去。
第二天早上,果見山道上走來一穿紅衣戴紅帽的老者。眾番蜂起張弓射殺,取其首,愕然發現是通事吳鳳。各社番人聞知,悲痛至極。吳鳳既殉職,眾番社酋長聚議,立誓戒除 "栗祭"惡俗。吳鳳亡於農曆八月初十,七日而葬。
吳鳳去世後,被尊為 " 阿里山神 "。嘉慶年間,在今 嘉義縣中埔鄉社口村 立廟禱祀,稱" 阿里山忠王廟 ",其人其事永流芳。
或許有人認為出草十分殘忍,但在戰爭的場合中,帶著敵人的首級歸來古今中外不管文明或原始,都是視為英雄,那為何獨嚴苛原住民呢,此外,研究史料發現此一傳說並不見得全為真實,吳鳳的死因是否真只是單純「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或考量其他原因則不得而知。但在阿里山區「吳鳳 -阿里山神」的形象已深植當地居民的心中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載自:http://outdoor.cyc.edu.tw/outdoor/jhongpu/a4.htm 中正國小崔倩筠老師編寫
和原住民融合的畫像
一些以前原住民的器具
後面放了他的牌位
不過後來的學者對這史實有不同的看法
1.原住民運動人士提出:吳鳳死後,鄒族尚有出草的紀錄,因此漢人所載吳鳳事蹟為假。反對者則認為依照記載,原住民僅承諾不殺漢人,並未禁止出草活動,與歷史記載並不衝突。
2.部份人士認為:《海音詩》成書在吳鳳死後八十年,而《雲林縣采訪冊》成書時甚至已過百年,可信度令人懷疑。但反對者則認為原住民口耳相傳的口述歷史同樣沒有可信度,且《雲林縣采訪冊》
3.作為地方志,應有完善的調查及考據。
4.支持漢人記載的歷史學家認為:各處地方志雖於滿清割讓臺灣時失散,以致現在無法查證吳鳳的相關史料,但《雲林縣采訪冊》成書各地尚有完整的地方志,所載吳鳳事蹟應有相當可信度。
也有「吳鳳神話是日本人為了禁絕出草惡習而製造的」這種說法。
雖「吳鳳神話」已因原住民意識和原住民運動的興起而落幕,而吳鳳事蹟相關史料已久遠,漢人記載與原住民口述(經常剝削鄒族人、在交涉不歡時被殺[6])亦大相逕庭而產生許多爭議。但部份漢人對吳鳳的崇敬並未受到影響,嘉義縣當地吳鳳廟仍香火鼎盛。
由於教育部已經將吳鳳故事自教科書刪除多年,故目前年輕一輩台灣人已經少人知悉。
雖然史實年代已久不能考證 不管真假 我們要學習的是這族群互相尊重的精神
- Sep 15 Sat 2012 00:39
20120525漫遊奮起湖 尋找星空場景-吳鳳廟 阿里山忠王祠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