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開臺天后宮 台灣本島最早的媽祖廟

在1661年時,鄭成功自福建湄州嶼請了三尊的神像,做為護軍之用處。在1664年時,鄭成功攻台逼荷蘭人獻城投降後,1668年在安平海邊建起了廟隅,奉祀媽祖。原來之住址為現在的安平西門國小,名為「天妃宮」。

在1874年改稱「天后宮」。1895年日本軍隊入台,將逃不了的清兵包圍在媽祖宮內屠殺快60人,埋屍在廟後,當地居民害怕冤魂,所以不敢燒金,於是香火冷落、廟宇荒廢。天后宮荒廢後,日人將安平天后宮原址作為安平學校用地,將天后宮拆除。廟內神像分別暫奉祀於安平其他的廟中,大媽祀於廣濟宮,二媽祀於靈濟殿,三媽祀於妙壽宮。在民國五十五年天后宮重建於現址。

 
安平天后宮為安平地區最大的廟宇之一,佔地約兩百多坪。廟前為一廣大的停車場,右邊為香客大樓,供香客來此休憩、住宿之用。天后宮後方為安平最有名的安平古堡,左邊前方有一小公園,在平日時,就有許多的老人家來此下棋、談天、休息。
(載自http://emmm.tw/L3_content.php?L3_id=34714)

安平開臺天后宮
臺南市安平區國勝路 33 號 
TEL:06-223-8695  | FAX:06-241-0362

安平開臺天后宮 :: 臺南安平開臺天后宮



安平產蚵 路旁就有人在剝蚵

這邊的7-11 很特別喔 外面有劍獅



店裡還有面古牆 超酷的 90年了喔

裡面還有安平獨賣商品

劍獅加歐噴將



王城門市 就在安平老街



位於安平的劍獅埕是一個鄉土與藝術氣息融合的地方,亦為劍獅們的棲息地。成立於民國九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劍獅為安平民宅特有的避邪物,獅咬劍的造型依方向代表著不同的含意,劍鋒朝左為祈福;劍鋒朝右為鎮邪;咬著雙劍則代表著鎮煞。

劍獅埕內設有「主題館」,可以瞭解劍獅的由來;「劍獅扇館」,是全國唯一的一座,為響應環保大力推廣扇子文化,展示著各式各樣的扇子;「童玩館」,回味舊時代的劍獅尪仔標、蛇螺、彈珠、水晶萬花筒等趣味童玩,讓更多人可以在這裡找到歡樂,此外,玩累了還可在古榕樹下的咖啡庭園,喝飲料、吃剉冰、享受當地傳統小吃。在劍獅埕內可以看到很多不同造型的可愛劍獅們,有小劍獅在吃棒棒糖、有愛喝咖啡的劍獅等,亦提供許多劍獅商品銷售。等您一起來與劍獅同樂
(載自http://guide.easytravel.com.tw/scenic.aspx?CityID=18&AreaID=249&PlaceID=3174)



劍獅的由來

安平由於為台灣西部沿岸的港口,是早期大陸移民最早的開發地,因此人口聚集,但早期的安平是三面臨海的沙嶼,適於建築的用地有限,在地狹人稠下,住宅櫛比而立,巷道更是狹小,於是避免不了造成許多建築風水上的忌諱,當地居民為破解此風水之忌,因而在住宅上裝飾了許多辟邪之物,如獅面、太極圖、刀劍屏、風獅爺等,其中最為常見的為「劍獅」。
「劍獅」是台南市安平地區民宅特有的避邪物,從明鄭、清朝到日據時代,在安平當地家家門上都刻有劍獅圖騰,大多安置在門簷或照壁上,安平劍獅的起源有多種不同的說法,其主要有下列三種:
1.隨大陸移民而來

獅、虎在中國皆是常見的辟邪物之一。虎乃中國本有的動物,漢民族對於虎可說是又愛又怕,一方面希望藉由虎的凶猛達到保護的目的,因此常為剛出生的 嬰兒戴上虎帽藉以嚇退邪煞保其平安成長;一方面又懼於虎的凶猛,常對人類造成攻擊傷害。東漢末年佛教傳入,身為佛教聖獸的獅子雖不產於中原,卻因佛教的日漸盛行,基於恐懼而產生的虎文化逐漸被象徵吉祥的獅文化所取代,「獅」在中國便開始成為趨吉辟邪的瑞獸,因而在民間,每逢佳節慶典,必定會有舞獅表演以象徵趨邪、吉祥之意,此種的觀念隨著早期渡台先民的遷徒,自然的來到新的居住地,其獅之圖像隨著先民在各個居住地的不同而有些許的改變,如在安平為劍獅,在金門為風獅爺,然而即便是形象有所不同,守護、祈福之意味卻是不變的。因此自然成為避邪鎮宅之用的圖騰。
2.受清朝水師影響

在清朝時,安平為水師駐紮之地,而水師官兵所持的盾牌上刻有一獅像,當官兵返家時,便將盾牌和劍懸掛在門口,宵小見之,知道此是官兵的住所,便不敢造次,於是安平當地居民紛紛仿效之,後來,劍與獅逐漸合為一個圖案,便成為劍獅的圖像。
至於,劍與獅合一的源由,乃有水師官兵將刀劍插入盾牌的獅頭牙縫,此一說法,成功大學石萬壽教授解釋到,這是當時官兵們賭博的方式之一,若插入的劍沒有碰觸到銳牙,即為勝利者,於是有了將獅像插入短刀的形象。
3.與鄭成功相關

鄭成功的軍隊在鹿耳門登台後,為扺擋荷蘭人的槍炮彈藥,於是在藤製的盾牌外,加上鐵板以增強防禦,同時為了表示威嚴,就在盾牌中心鑄造猛獅的形象。當荷蘭人撤退後,部分軍隊駐紮在安平,將士操練返家後,就把獅面盾牌掛在牆上,刀劍插入獅面盾牌牙縫鐵勾,從外面看有如獅子咬劍一般,待鄭克塽降清後,台南人為紀念鄭成功及其將士,便在屋宅外雕塑劍獅像,以求護佑祈福。
在「熱蘭遮城日記」荷蘭人描述鄭成功將士盾牌上繪有恐怖的怪獸,及在荷蘭人的版畫中可清楚見到將士盾牌上的獅面,可知在明鄭時期,「獅」之圖像已然出現,而歷經清朝到日據時代,安平已家家戶戶都有劍獅。

話說辟邪與安平劍獅
話說辟邪

自古以來,趨吉避凶即是華夏民族的共同習俗。早期科學不發達,人類往往將許多無法解釋又令人心生恐懼與不安的現象,歸之為「超自然」的力量,為平安生存進而順利延續後代,遂發展出許多向神靈祈福及避免禍害的儀式,辟邪文化因而逐漸盛行,辟邪物亦隨之而生。

民俗中用來制煞驅邪的辟邪物亦稱之為「厭勝物」,常見的有石敢當、風獅爺、劍獅、刀劍屏、八卦、太極等;不論何者,皆藉由辟邪物的造型與涵義,透過宗教儀式的安置,希望達到避煞祈福的作用,進而安頓人心。
安平劍獅
辟 邪物類型很多,而「安平」是台灣開發初期的人口聚集地,長久的歷史鑿出其特有的文化遺跡,一個小小的聚落,卻分別呈現著荷蘭、明鄭、清朝、日據等不同時期 的豐富史蹟、人文、建築等風貌,其中最具特色,且直至今日成為安平地區文化開發的主角,史蹟所守護重點的即是安平的劍獅。在早期的安平,劍獅是很常見的, 各種不同材質如木雕、泥塑、石雕或陶土的劍獅是很常見的,造型也各不相同,十分有民俗特色





安平觀音亭

十二生肖的石椅









童玩館



彈珠台





安平地區遍佈許多劍獅 可以看地圖找找喔

台語詩牆

阮阿母是太空人 原來這首詩蠻有名的 還改編成電視劇

《我的阿嬤是太空人》用小女孩天真的口吻,敘述著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其中的美好種種。善良親切的計程車父親、巧手慧黠的家庭代工母親、不講話很有氣質的美女姑姑,還有總是很疼她,跟她約好會將她的眼淚帶到太空的慈祥阿嬤。父親用詼諧的口吻,掩飾著阿嬤綿惙病榻的脆弱不堪。真相仍被揭穿,然而,小女孩習慣了快樂,眼淚仍學不會奪眶而出。

簡介:小玉80歲的阿嬤突然中風,原本放棄急救的她竟被醫生陰錯陽差的插了管,家屬要醫院拔 管,醫生以不肯做兇手拒絕,家人只好將阿嬤送到看護之家,但一個月六萬塊錢的花用卻成 為小玉家的經濟負擔。
本片靈感來自台語詩人方耀乾的詩作《阮阿母是太空人》,以一個小女孩的視野,來看成人 世界沉重的生死命題,有別於一般生死議題的電影,底片色調常走藍綠沉重的寫實色調,本 片借鏡《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攝影風格,以繽紛的色彩做為小女孩看待世界的角度,期冀 創作出有生與死、老與少的反差,讓觀眾在尋找眼淚的過程中,重拾振作的力量。






 劍獅主題館06-2283037 庭園咖啡簡餐06-2296512
平日11:00~18:00;假日10:30~20:00 主題館全年無休,咖啡館每週一公休。
台南市安平區延平街35號(跨安平路與延平街,觀音亭旁)

已上資料載自安平劍獅埕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hatw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