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鎮的舉醮,據傳是明治33年(庚子年1900年)開始,至今已有百年以上歷史,惟自昭和11年(丙子年1936年)開始才有資料保存。根據恒吉宮的廟誌記載,建醮與遷廟有關,當時首屆總理曾經許願,今後每逢子年舉辦清醮,三年後逢卯年再舉辦一次報醮(三獻清醮)。。

「醮」就是祭神之意,其原始目的在於地方人民對天上神佛的庇佑表示感謝,因此請道士誦經、禮斗、讚科、登台拜闕等種種科儀,轉禍為福、災侵為祥、戶戶昌隆、家家吉慶,更祈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不僅於此,還要超拔殉國英靈、冤親怨友亡靈,普施供養。

昭和14年(己卯年1939年)因為戰爭曾停止三獻清醮,直至民國三十七年(戊子年1948年)才恢復,民國四十年(辛卯年1951)因故延至四十一年(壬辰年1952)才舉醮。民國八十八年(己卯年1999年)因921大地震三獻清醮延後於庚辰年舉行。

(參考資料:埔里鎮辛卯三獻清醮法會舉行啟事)
轉載自:
埔里辛卯三獻醮 Facebook

這一次是三年後的報醮 西壇 就在家裡的後方空地 非常近





下午2點多 大家都開始把貢品放到自己的位置

放祭品的肉山 有沒有注意到動物下方都是一頭頭祭品呢

很現代化 還有海棉寶寶



豬公咬橘子

還有恐龍

八家將的捏麵人



雖然下著小雨 還是很熱鬧

每戶都有的燈籠

晚上的西壇 亮燈了















旁邊舞台還有很多表演和卡拉ok 民眾可以點歌上去唱

小朋友在跳美人計





宴王桌

道教南宗五祖宋白玉蟾稱:「古者,交神之道,誠敬為先,後之誠敬不足乃備物以為儀」。宴王或祀王即是大饗之祭,以三牲魚獵,四海九州之美味,籩豆之薦,束帛香花,備物獻誠,期虔敬極致。因此神誕、醮典、安座常見擺宴王祀,既表誠敬,更添盛況。

一般將菜席擺全後,上香開宴,稱為「宴王」,俗稱「硬宴」;一道菜一次儀式,分次獻敬,則稱「祀王」,俗稱「軟宴」。有者,稱法對調,有者,將「祀王」稱「祀宴」。

「宴王」儀式重於排法,但仍以富者備物,貧者隨宜,量力所為為原則,明代朱權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便如此主張,排法順序大致如下:

三川桌、彩、花薦、麟角燈、淨爐、花矸珞賽、四果、禮瓶爵、六珍六味、山珍海味、五秀、蜜餞、桃山、麵山、麵線三甌、人參茶、四果茶、燕窩、糕、餅、小點心、五牲、宴席〈十全或天干地支廿二或廿四節氣或滿漢全席等〉、清粥小菜、排場。

「祀王」重於儀式,如西港香、佳里香、東港香,其香科規模較大,殿堂寬敞,儀式中人,供品可反複進行。一般廟宇「祀王」儀式則因人因地制宜而有所不同
(轉載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5zyUohudHRjUFs0deu29ZA--/article?mid=905)



好精緻的龍



做工都很精細



八仙







麒麟



西瓜的果雕





媽祖娘娘











鬼王 又稱大士爺 普渡公 主要管理眾鬼 鎮守醮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hatw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