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機發展史

法國畫家Daguerre﹙1787-1851﹚有一天在一個小山丘上畫日落,突引發一個念頭,為什麼不能想辦法把真實的情景留下來呢?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另一位畫家Niepce﹙1765-1833﹚,於是兩人開始了他們的研究。1822年,他們發明了透視畫,這種猶如幻燈片的透視畫曾流行於明治中期的東京淺草一帶。1826年,他們又進一步發明了日光膠版,終於在1839年發明了銀版照相。為了紀念這一發明,人們把這種銀版照相冠予Daguerre的名字。當初的銀版照相至今仍保存於巴黎。

幾乎在同一時期,英國的美索不達米亞楔形文字解讀者Tarbot ﹙1800-1877﹚也發明了類似的照相技術。真正的「照相」名稱是在之後出現的。

1880年,美國的喬治.伊斯托馬﹙1854-1932﹚發明了劃時代的感光膠片,並於同年創立了「柯達」,進而於1885年將膠片做成卷狀,放入捲筒內,終於發明了新型的照相機,。「你只要按下快門,之後的一切我們會幫你」喬治於1888年正式將新型的照相機推出市場時,自豪地對消費者這樣說。

喬治發明的捲筒式膠卷引起了發明大王愛迪遜的關注,如果把一張張的照片連接起來的話,豈不是可以製成動畫了嗎?愛迪遜於1891年發明了放映機,愛迪遜放映機只能放在一隻暗盒中看。但是它卻刺激了法國的Lumiere兄弟倆的靈感,他們於1895年將愛迪遜放映機改良成投影裝置,發明了電影。

在日本,第一位製造相機的人是小西本店,他就是後來的小西六的創辦人。1903年,當時的人們稱小西製造的相機為「手提暗盒」,由於在日俄戰爭中獲勝,日本一片好景,小西相機十分好賣。可是追求高級品的日本人卻被德國的萊卡相機所吸引,威脅到小西相機的生存。

其實,萊卡早在1819年Daguerre的銀版照片面世之前,就已經開始活動的老字號。萊卡於1925年製造出了採用35mm膠卷的小型照相機,使照相機得到了普及。同時期,德國又發明了蛇腹型發條相機,由於價格只有萊卡的半價,所以很受一般大眾的歡迎。

1928年,田島一雄開了第一家照相店「日德相機商店,」第二年推出了一號機。

1934年,精機光學研究所在雜誌「朝日相機」刊出了一篇大膽的廣告「伊號潛水艇、九二式飛機、kwanon相機,都是世界第一」。

製造出第一台小型相機的是吉田五郎﹙1900-1993﹚,他信觀音菩薩,因此就將自己製造的相機起名觀音﹙kannon﹚。吉田相機的大量生產要拜當時的日本工學的協力,當kannon相機推向市場時,聽取了吉田的表弟內田三郎的建議,把「kannon」名更改成了「kyanon」,這就是今天家喻戶曉的「佳能相機」
935年,「柯達」又有了劃時代的發明,「柯達」發明了三原色彩色膠卷,只要打印在影印紙上,一張漂亮的彩色照片就出現在人們的眼前。終於實現了法國畫家Daguerre「把真實的情景留下來」的願望。

1937年,蘭度再為人類創新,發明了「波拉羅伊德相機」,這是一種立等可取的相機,有人笑稱這種相機為「instant camera」。蘭度的發想是受到他女兒的啟發,有一次他為家人拍攝時,他的女兒說「要是馬上就能看到照片該多好呀!」女兒的一句話,引發出了蘭度發明「instant camera」的發想。不過,「instant camera」真正推到市場上,卻是1948年。

二次大戰結束後,日本的相機生產商充滿了生機。當時的人們生活十分困苦,然而向西方學習的思想卻促使人們去買相機。同時,日本開始出口相機。當時最出名的恐怕要數「荻本商會」了,荻本商會以銷售先進的單眼鏡頭相機為主,可是,人們對單眼鏡頭相機認識不足,一般都喜歡用雙鏡頭相機,荻本商會最終以倒產收場,老板一家也因此而離散。不過,單眼鏡頭相機在1955年以後幾乎佔領了整個相機市場。

之後相機技術不斷發展,1970年代第一次出現了自動嚗光相機,方便了相機的操作。1982年,攜帶方便的「compact 相機」,將「傻瓜機」帶到了世界上。

改變相機價值的震撼性發明的,應屬1986年發明的一次性相機。富士膠卷公司發明了「連鏡頭膠卷」,並迅速為大眾所接受,人們出門遠足再也不用把相機當作負累,隨處可買到,用後即可扔掉。

使相機世界震驚的當屬1995年卡西歐發明的數碼相機QV-10相機,其後各種類型的數碼相機相繼登場,人們再也不用擔心中途突然膠卷沒有了,只要帶幾張微型卡,就可以拍攝幾十、上百張相片,也可以直接利用電腦即時顯形、放縮小、拼圖等,其效果已遠遠超出了法國畫家Daguerre當初的想像。




會讓攝影迷為之瘋狂的展覽











從軍事工業起家的Nikon,為了因應戰時的需求,而發展出「堅牢一徹」的設計理念,戰後的Nikon從S系列到F系列的相機也承襲這種堅固、耐用的理念。
只要一提到F系列,就會讓人聯想到血統最純正的原型單眼相機。在質樸的外型下,蘊涵著極精細的光學結構,沉穩內歛的風格,正是它成為Nikon迷最愛的主 要因素
。每一台F系列的Nikon相機,都是可以使用至少十萬次以上,這可是相當於4000本攝影集的使用量!歷經韓戰的考驗,
證明了它在各種嚴酷的條件 下都能為鏡頭下的事件留下精確的紀錄,因此它的耐用和適合各種狀況的設計也是吸引許多死忠愛用者的原因之一。




機還沒有數位化之前, 各式底片按照大小不同, 有不同搭配的相機使用, 一般說來, 由於畫質的發展和感光乳劑化學性質的進步, 底片是從大發展到小的. 因此, 最主要的專業相機底片分為三種規格, 而這三種規格至今都還存在. 而135以及120就是其中兩種重要的規格

120相機

120相機是使用6公分寬的捲式底片, 主要分120以及220兩種, 但僅長度不同. 它比135還早出現在世界上, 由於底片大, 多用在商業肖像攝影上. 最早120相機是雙鏡頭的TLR, 當時很多時上攝影師以及攝影記者的最愛都是它, 代表歷史機型是德國Rollei(http://www.rollei.de/)的Rolleiflex (http://www.rollei-usa.com/products/Pros2.8FX_4.0FW_gb.pdf). 後來120相機也發展出單鏡反光式的SLR, 其中瑞典Hasselblad(http://hasselblad.se)為其中喬楚. 但基本上, 120相機是注重畫質的專業與業餘攝影師的選擇. 在台灣, 攝影數位化之前, 由於120的底片較大利於修片, 一直是台灣婚紗攝影的配備. 數位化以後由於電腦修片更為方便, 已逐漸消失在婚紗攝影公司, 這是近幾年的事.

































































以前高職攝影課還有進過暗房



要經過3道藥劑









相機的保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hatw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