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淡水鼻頭街的文化園區 就在淡水捷運後面公園旁



『台北州.淡水街-台灣氫年展』是台灣動漫藝術家氫酸鉀的個人數位創作,是以 1895年至1945年的台灣日治時期作為創作發想,描繪出他個人所嚮往的福爾摩沙,結集成『台灣氫年』系列作品。『台北州.淡水街』是日治時期的古地名,即為淡水文化園區所在的新北市淡水區。

▇ 展覽時間:2012/9/8~2012/9/30

▇ 展覽地點:淡水文化園區(新北市淡水區鼻頭街22號)

▇ 開放時間:週二~週五,下午2:00~下午5:00;六日,上午10:00~中午12:00,下午2:00~下午5:00

剩沒幾天 趕快把握喔

展場入口



主要是畫出日據時代的台灣
日本人殖民台灣 但也建設台灣 功過很難判定 這就留給歷史吧

水道水是用水道來輸送,日文即以「水道」來稱呼自來水,今天台湾人的台湾語,也還稱自來水為「水道水」



北斗郡家政女子學校 後面還寫有田中 北斗 現在是北斗國中



海軍小唄 是一首軍歌





昭和少女と九九式短小銃



秋は台湾博覽会



台湾のローマ  台灣的羅馬
台湾羅馬-台南
台湾西畫之父 石川欽一郎讚美台南為"台湾的羅馬 後面還畫有孔廟 全台首學字樣







和淡水息息相關的馬偕博士

喬治·萊斯里·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844年3月21日-1901年6月2日),加拿大長老教會牧師。漢名叫偕叡理,但台灣人一般稱「馬偕博士」或「偕牧師」。父親是蘇格蘭佃農,因撒德蘭郡驅逐事件逃到加拿大,並於安大略省生下馬偕。1867年於多倫多大學神學院畢業,1870年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神學院(Princeton Seminary) 返回加拿大,同年底又前往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科深造,最後於1880年獲頒皇后學院(今皇后大學)榮譽神學博士(Honorary Doctor of Divinity)。西方歷史學者以:「寧願燒盡,不願朽壞」來讚賞馬偕的一生。

傳教


當時基督教在東方的擴展非常興盛,因此加拿大長老會即於1871年派遣馬偕,至東方傳教,馬偕先到香港,之後輾轉經過中國廣州、汕頭等地。1871年底到達臺灣打狗(今高雄市),1872年3月9日和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李庥牧師、德馬太醫生一起到達滬尾(今新北市淡水區)開始傳教,學習臺灣話。並且四處旅行傳播福音,除了在基隆、艋舺(今臺北市萬華區)、錫口(今松山區)、大稻埕、五股、新竹、苗栗擁有二十個以上教會之外。馬偕還於1883年前往宜蘭、花蓮等原住民的居住地傳教,1887年蘇澳教會成立。之後為了使婦女也能受到照顧,馬偕決定娶一台灣女子為妻,後來馬偕在五股庄(今新北市五股區)發現他的另一半——張聰明(原名:阿蔥)女士,並於1878年結婚,他們的子女中,女兒偕瑪連(適陳)、偕以利(適柯,夫婿即柯維思)都嫁給台灣人成為「台灣媳婦」,獨子偕叡廉創辦了淡江中學,承接衣缽繼續投入宣教台灣的教育工作,人稱「小馬偕」。在日治時期成為台灣子弟得以受教育之教。偕叡廉則有二兒、三女,即偕威理與偕約翰,也都在淡水長大。目前他們的後代都分別居住在加拿大及台灣。
醫療、教育奉獻
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
座落於中山北路雙連站旁

牛津學堂舊址,現座落於真理大學淡水校區
在得到加拿大鄉親的資助下,又獲得一位同姓的馬偕夫人捐贈3000元美金的幫助,於是1880年馬偕在滬尾(今日新北市淡水區)創建台灣北部第一所西醫醫院-偕醫館(馬偕紀念醫院的前身),除了可以醫治民眾,也有助於他的傳教工作。馬偕常常和助手在路邊幫人拔牙,曾在日記上記載他昨天拔了多少牙,今天又拔了多少牙,終其一生,馬偕總共為台灣人拔了超過兩萬一千顆牙。中法戰爭時,法軍進犯北台灣,驚慌的民眾仇視一切外國人及基督教,於是聚眾拆毀教會、挖掉基石,然而法軍猛烈轟炸淡水的結果,卻使偕醫館內外都擠滿受傷的士兵,馬偕因盡心盡力的照顧他們,還受到清廷的褒獎。之後又創建牛津學堂(Oxford College,漢名為「理學堂大書院」,今台灣神學院)。二年後的1884年又在牛津學堂東側建立第一個供女子讀書的女學堂。第一屆即招收34名學生,不但學費全免,還補助交通費、提供吃住與衣著。但當時的漢人受到傳統禮教的約束,世家門閥不希望家中女子拋頭露面;窮苦人家則是重視男孩的教育,不以女孩受教育為要務。結果最捧場的卻是馬偕曾去傳教的宜蘭平埔族噶瑪蘭族。1890年起馬偕開始前往花東地區傳教。1893年回加拿大述職。


公車-バ 台灣的公車 草山行

我還買了畫冊 在現場可買到 很大一本

裡面還畫了很多傑出的台灣人和日本人 都是對台灣有貢獻的人士
氫酸鉀對台灣歷史真的很有考究

 
陳澄波(1895年2月2日-1947年3月25日),台灣著名畫家。1926年以一幅〈嘉義街外〉的作品,入選第七回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簡稱「帝展」),這是台灣人首次以西畫跨進日本官展的門檻;其後又數度入選「帝展」和其他各項展覽。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因代表嘉義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前往嘉義機場協商,於3月25日上午被政府軍隊槍斃後,享年52歲。

賴和(1894年5月28日-1943年1月31日),台灣彰化人。原名賴河,筆名有懶雲、甫三、安都生、灰、走街先。本職是醫生,但是卻在文學領域留下盛名,尤其是他的詩作,被公認是台灣最有代表性的民族詩人之一。賴和不但是台灣日治時期重要的作家,同時也是台灣1930年代作家所公認的文壇領袖,曾經催生、主編過《台灣民報》的文藝欄。由於他提攜後進不餘遺力,因此他的同輩楊守愚說他是「台灣新文藝園地的開墾者」與「台灣小說界的褓母」,並在「光復慶祝後二日」一文中讚揚他為「台灣的魯迅」。曾經主編新潮文庫的醫生文人林衡哲,則尊稱賴和為「台灣現代文學之父」。
賴和是福佬客家人,仍保有客家認同,但已經不會說客家話,曾賦詩道:「我本客屬人,鄉語逕自忘,戚然傷抱懷,數典愧祖宗。」賴和閩南語流利,自幼接受古典漢文教育,而後接受完整日本語教育,漢語白話文則全靠看書自學,他不但創作古典漢詩,時常以漢詩言志、抒懷,用白話文學作品啟發台灣人的國民性。也使用漢語白話文寫作許多小說、散文、評論、新體詩,是使用漢語、白話文創作現代台灣文學小說的第一人,並嘗試將台語(台灣閩南語)寫入小說對話,是台灣鄉土文學和用台語做文學寫作的第一人。賴和在1926年發表新舊文學比較的文章,提出他對文學語言形式的看法,認為:「一、新文學運動的目標是在『舌頭與筆尖』的合一。二、舊文學是讀書人的,不屑與民眾為伍;新文學則是以民眾為對象,是大眾文學」,學者許俊雅認為:賴和主張的,正是言文一致的台灣話文文學,希望以台灣話文的形式建設言文一致的台灣話文文學,並且希望以台灣話文的形式建設言文一致的大眾化文學,以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將社會運動的主張、思想傳播到廣大社會群眾的心中

嘉義農林棒球隊 曾經打到甲子園去 魏德盛導演正在拍這個故事

入場門票100元 會給你一套4張的明信片

可以蓋紀念章 我蓋壞了

 

之前在花蓮展出時曾經被破壞  不知道是有政治意圖或純粹惡作劇
但請大家藝術歸藝術 不要什麼都政治化
尤其是現在釣魚台爭議的敏感時刻 請理性點
欣賞藝術的美吧


點圖至氫酸鉀的部落格
有興趣去他的網站觀賞 有更多作品 每個作品並附有史料喔

賞圖可配合收聽 濃濃的日本味


動漫最前線的介紹 有訪問作者

台北小旅行程
 
氫酸鉀 台北州.淡水街 台灣氫年展
古山園旅社榖牌倉庫(淡水文化園區)無限創造DNA演唱會幕後公開展萬華華西街美食小南門 牯嶺街瘋狂達利‧超現實主義大師特展國立台灣博物館國立台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公園號酸梅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hatwhy 的頭像
    whatwhy

    嘿皮嘿皮買賴浮

    whatw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