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近興起一股農村彩繪風(一窩蜂)  這次來到虎尾的北溪里


檢視較大的地圖 

這邊是中國剪紙風格的

十二生肖


 

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有學者認為剪紙的前身可追溯到漢唐婦女使用金銀箔剪成方勝貼在鬢角為飾的風俗。

早期的剪紙多見於喪葬、祭祀等儀式中,大約跟道家的靈媒神務有關,例如杜甫的《彭衙行》中就有「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明確記載。時致今日部份地區仍有年節剪鬼神之形貼於牛欄、門楣之上的巫術習俗,西南山區的集市上多有由專門的剪紙作坊批量生產的神符備售,各家各戶的灶台樓閣細處也是每年一換。

民間剪紙至今依然保存了豐富的支脈,許多地方逢年過節,婚喪嫁娶,鄉民都會自備剪紙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等處,以表祈禱福壽,吉祥如意之意。全國各地都 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比較著名的就有高密剪紙、佛山剪紙等等。總體而論,北方剪紙粗獷豪放、淳樸簡練,南方剪紙則更傾於秀雅繁茂、精緻和美。 其中不乏群眾耳聞樂見的題材,像八仙過海、百年好合、麒麟送子、老鼠嫁女等等。

民間藝術向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例如刺繡,它的圖案先用紙畫好裁出,俗稱紙樣,然後才粘貼到面料上起綉;又如皮影人物的刻繪,也和剪紙的造型一脈相連。

可惜的是,由於開風日盛,年輕人多數謀生在市,目下擅長剪紙的多是邊村遠城中的老年婦女,隨著她們的逝世,剪紙藝術日漸瀕臨消亡。相關人士正在努力挽救,一面收集各地的創作以充庫存,另議為剪紙藝術創造一個商品化的環境,使它能夠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以望推陳出新,發揚光大。

剪紙的分類 
按內容:
分人物、花鳥、文字、靜物、風景等。
按其製作原料和方法:
銅襯、紙襯、銅寫、銀寫、木刻套印、銅鑿、純色等。
剪紙的分類目前從資料中介紹的情況來看比較雜亂,有的以色彩的形式分類的,即分為彩色剪紙與單色剪紙;有的以使用範圍來進行分類的,即分為窗花、團花、裝飾花樣、掛箋等。這些分類形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的反映剪紙的全貌。本從研究的實際需要出發把剪紙按不同的創作群體和他們不同的創作風格把它分為民間剪紙與現代剪紙的兩個體系的。因為不同的創作群體創作出的剪紙作品不論在造型上,還是在構圖上以及裝飾紋樣 

 

不過這邊是用彩繪上去的


社區入口大牌樓















牛背上的牧羊吹笛小童



勤勞種田的農夫



 



小麵攤



三太子也加入畫中

社區的導覽地圖 這邊好像產玉米

社區活動中心

社區信仰中心 龍安宮

 題外話 這樣活化農村真的不錯 可是又是一窩蜂地開始流行

更奇怪的是 可以畫些自創或台灣自己文化的東西嗎

有些地方抄些日本漫畫卡通 難道都沒有創意嗎 

像剪紙村跟貓村就非常不錯 希望多些原創性的東西好嗎!

 興隆毛巾工廠附近 145線道的木棉花

 

 


 

雲林虎尾北溪里剪紙彩繪村 →  雲林土庫馬光國中羊蹄甲(印度櫻)  

 

  →雲林土庫怪人花枝鱔魚麵 古早味雙糕潤   台南佳里永昌宮子龍廟 

 

同場加映

20141003 虎尾頂溪社區彩繪貓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hatw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