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收藏以前的漫畫 七月飄月看這本最適合了
蔡志忠的中國文學系列 用漫畫讓文學或諸子百家更簡單了 不再是繁瑣的文字
連小朋友也更愛看

《聊齋》在中國文學上的崇高地位是無庸置疑的,其中四百三十餘篇的作品,內容涵蓋說埋 、談情、靈異、寫實……,各種題材,創意構思靈活,數「量」豐富,也因此蔡志忠先生在「質」的選取上特別費心謹慎,在這裡,要再次感謝蔡先生為讀者提供「方便」讀古書的用意。

蒲松齡在完成聊齋定稿時,曾經將此作品向他好友王漁洋請益,王對聊齋大為讚賞,甚至打算買下此書,但蒲執意不肯因而作罷。不過,王仍為此書作評語,並且寫了一首奉題誌異詩:「姑忘言之妄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此奉題詩不知何故只在聊齋的初版上刊印,其後印行版都未出現,作者與蒲是好友親戚,深刻了解蒲寫作的旨意,28個字就把聊齋作者的心意表達清楚,真是絕妙好詞。

本書是蔡志忠先生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之一,據說他在作畫的時候,也正是「自得其樂」的時候。我們絕對相信這種說法。當漫畫中一幅幅精彩的畫格,暢快地串起一則則警世寓言,我們知道蔡志忠先生「深入淺出」的功夫,又攀升到了另一個境界。

感謝「講鬼大師」司馬中原先生為本書所作的序文。

 <<博客來的介紹>>




蔡志忠


籍貫:台灣彰化

出生:民國37年2月2日

經歷:

‧民國52年起開始畫連環漫畫

‧民國60年任光啟社電視美術指導

‧民國65年成立遠東卡通公司

‧拍攝卡通作品有「老夫子」第一、第三集、「烏龍院」

‧「老夫子」第一集獲七十年最佳卡通影片金馬獎

‧民國72年開始再報章雜誌發表四格漫畫,作品並在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日本報章長期連載

‧民國74年獲選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

‧已發表漫畫有:大醉俠、肥龍過江、光頭神探、西遊記38變、盜帥獨眼龍、自然的簫聲莊子說、智者的低語老子說、御風而行的哲思列子說、仁者的叮嚀孔子說、日本行腳、六朝的清談世說新語、尊者的棒暍禪說、曹溪的佛唱六祖壇經、歷史的長城史記、博大的學問大學、和諧的人生中庸、封神榜、儒者的諍言論語、悲歡的歌者唐詩說、法家的峻言韓非子說、兵學的先知孫子說等。
 


《聊齋誌異》
,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
在文學史上,它是中國文學一部著名短篇小說集。全書共491篇,內容十分廣泛,多談狐、仙、鬼、妖,以此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關係,反映了17世紀中國的社會面貌;除此之外,也有許多題材與現代日本ACG有異曲同工之妙。
《公孫九娘》反映清初鎮壓起義軍的慘烈,「於七一案,連坐被誅者,棲霞、萊陽兩縣最多。一日俘數百人,盡戮於演武場中,碧血滿地,白骨撐天。上官慈悲,捐給棺木,濟城工肆,材木一空。以故伏刑東鬼,多葬南郊。」,堪為史筆。同鄉好友王士禎則為《聊齋志異》題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時(詩)。」士禎對《聊齋志異》甚為喜愛,給予極高評價,所謂「數奇其才,謂非尋常流輩所及也。」[1],並為其作評點,甚至欲以五百兩黃金購《聊齋志異》之手稿而不可得。乾隆年間,余集在整理《聊齋志異》刊刻寫序,指出這部作品在「恍惚幻妄,光怪陸離」之中「托志幽遐」,有「微旨所存」。
《聊齋志異》完成於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蒲松齡生前多以抄本流傳,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第一次由趙起杲在浙江嚴州刻印。馮鎮巒於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評點《聊齋》,並稱「當代小說家言,定以此書第一
有民間傳說講道,《聊齋志異》一書爲蒲松齡在路邊設一茶攤,過路之人給他講一個故事即可免費喝茶,而他將路人所講的故事整理成冊而成。然而,山東大學馬瑞芳教授於「百家講壇」系列節目「說聊齋」中提出,蒲松齡職務爲家庭教師兼奴僕,每年有八兩銀子的收入,收入不夠家中開支,他一生窮困潦倒,不可能有時間和精力在路邊擺茶攤。《聊齋》一書四百多篇短篇小說中,有刺貪刺虐的,有描寫窮苦書生和鬼、妖、仙女等的愛情故事的,這些故事像是作者自主創作以藉此來表達對社會的不滿和對愛情的嚮往,然而也有一些故事僅僅是情節怪異而已,其情節單一,甚至只有短短十於字,這些故事不像是作者創作而像百姓之間的傳說。《聊齋》一書可能既包含了完全作者原創的作品,又包含了作者收集,加工的民間傳說。

時至近代,《聊齋志異》魅力未減,書中多部作品如《聶小倩》、《勞山道士》、《阿寶》、《促織》、《陸判》、《田七郎》、《羅剎海市》、《畫皮》、《酆都御史》、《龍無目》、《狐諧》、《雨錢》、《畫壁》等經改編成小說、戲曲、電視劇、電影,膾炙人口,為今人所熟悉。








每篇後面會解釋故事背後的隱喻



黃粱一夢 小時候有讀過

陸判 就是陸判官




多部電影都是出自聊齋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hatw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