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台北準備看4場展覽
統聯平日才100元 真是便宜
10點出發 大概12點就到啦 現在客運全都集中在交九轉運站 很新很方便 就在台北車站對面而已
到了先到中山站附近找娃娃吃個午餐 她的公司在那
120的義大利麵真是不錯吃
吃完就去看第一個展覽  台北當代藝術館就在旁邊而已
我還是第一次來

台北當代藝術館這棟建築物 乃建於西元1921年,原為日治時期專供日本人子弟受教育的「建成小學校」。這棟面寬達120公尺的兩層樓建築,以亞熱帶文化的紅磚壁構與木材屋架,結合 西方文明的建築柱式與黑瓦斜屋頂,加上兩側入口為山牆形式的廂廊,整體構成了U字型的校舍建築與空間。

1945年後,台灣進入中華民國時代,原建成小學校舍被轉用為新成立的台北市政府辦公廳舍,直至1994年台北市政府遷入信義區仁愛路的新市政中心為止,在這段將近五十年的時間,這棟建築物扮演了驅動台北市政建設的一個神經中樞角色。

1996 年,台北市政府舊廈被指定為市定古蹟,並基於古蹟再利用的政策方案,將原建物之正面廳舍修復整建為「台北當代藝術館」專用,兩翼部分建築則劃歸為建成國中 教室。「台北當代藝術館」與「建成國中」新校的結合,不僅創造了全世界罕見美術館與學校使用共同建物的先例,也被視為是台北市孔廟到保安宮這一條歷史文化 軸線的延展,帶動了大同區整體再發展的一個新契機。

從市定 古蹟的台北舊市府,經活化再利用後而成立的台北當代藝術館,在國內藝術界長期的關注之下,於2001年5月26日璀璨開幕,其儼然成為台北人文地圖上的新 地標。台北市這幾年來積極讓市內古蹟活起來,讓古老的空間以不同的變貌走進市民生活,進而帶動街區藝術再造,台北當代藝術館是一個實際的例子。

台 北當代藝術館自2001年開館以來,是由台北市政府委任民間企業家組成的當代藝術基金會負責營運統籌。其悉心致力將藝術、古蹟、科技三者相結合,呈現於台 北當代藝術館這個文化空間中,辦理了多檔精采絕倫的當代藝術展覽,開拓人民的視野,也促進了不同文化、甚至不同國籍間的多層次對話。

當代藝術基金會經歷二屆董事會後,於2007年12月31日與市府簽署的委任合約屆滿。故台北當代藝術館便於2008年1月1日起,交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 負責營運。新的經營團隊除了依循著過去七年來當代館所凝聚的藝術動能之外,還努力於匯集更多海內外的關懷注目,並結合官方力量,有效整合各類文化創意產 業。而台北當代藝術館是為台北市藝文發展的一個重要據點,將提供更具互動性且整合度強的展覽平台,以鼓勵多元風貌的藝術創作與呈現,並藉此開拓出具前瞻性 的新文化思維,期能提供當代城市發動源源不絕的豐沛創意活力。


今天展的是派樂地
什麼是派樂地 看一下介紹吧
每一個世代的人們,在面對生命處境中某些共通的挫折的時候,都有一種屬於這個世代所特有的、集體發展出來共通的幽默、陶侃,甚至其中可能還隱藏著一點點叛逆與挑釁的意味,作為用來自我消解面對真實之憤慨與無力感的方式。   這種小市民為了集體的生命之無可奈何所發揮的創造力,形成一個眾人可以通用的發洩出口的方式,其內容經常是依附在社會既有的、正在發生的潮人時事上,從具體的指涉為起點予以無限的發揮,不論是誇張化、丑化、再捏造、還是更惡搞……終極的目標其實很簡單,不過是為了博君一笑,但這一笑僅只一笑?還是要讓人笑中見淚光,笑中有深意,輒端視其創造力,以及創造中所潛藏的企圖,究竟有多簡單?還是多高深?這種「派樂地」(parody)的能力,甚至可以視為人類的本能與天性,是人類集體自我療癒、自我安慰、以及自我反省的一帖良藥,其中最具反省能力、最具療效的「派樂地」創造力,能產生的影響則是無遠弗屆,甚至跨越世代。
「派樂地」Parody一詞原始較為古典的語意,主要就是指藝術作品裡面的一種方式,諸如從詩歌、戲劇、音樂……等等原有所本之處,歪改出另一套模仿、詼諧、諷刺、搞笑、滑稽、惡搞的新創作出來,就是「派樂地」最正宗原始的字義「派樂地」式的歪改與創作,不同於一般純粹僅只流於純排洩、純發洩式的惡搞之處,在於「派樂地」的創造性在幽默搞笑以外,應該還要有更複雜、更多層的深意,略有區別於KUSO無厘頭式的純然搞笑,而是以模仿、扮裝、拼貼、滑稽……等等各種各樣一定戲謔的手段,還能夠精準地描述、暗指嘲諷對象的另類創作。簡言之,派樂地是最高段的惡搞、最厲害的無厘頭、最有價值的白爛、最了不起的瞎!

 

  「派樂地」這個展覽的英文展名「The Simple Art of Parody」,是挪借自錢德勒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18881959一篇批判傳統的古典推理小說的短篇論述The Simple Art of Murder謀殺巧藝)而來, 這篇文章一直以來都被視為是推理小說歷史上最重要的「美國革命」文獻,挪借這個經典,再給予歪改一下,就是為了希望更精確地指出「派樂地」的精髓所在:派 樂地的精神原本就是無所不在,而這個時代的許多藝術家們,透過派樂地的手法,看起來或許是歪改、或許是調侃、或許是搞笑,呈現出來的或許僅是些看似很輕 鬆、很簡單容易Simple的 內容,但其實好藝術家們的創作背後,都有其長期以來極為關切,也極欲透過這種看似輕鬆簡單,不耍菁英、搞艱澀的藝術形式,希望來引起更多人關注的議題,這 些深層而真誠的關懷,使得這些作品因此增加了人性、內涵、層次與豐富性,也因此,它們看似簡單,其實要做到這個地步一點也不「簡單」;此外,英文標題中的 「Art」一字,在英文的語意中,原本就已經具有雙層的意指:「Art」同時可以表示「藝術」與「技藝」兩種意義--在此,用來強調「派樂地」風格的作品中,技術上看似簡單容易,其實在內涵上已經到了一種微妙、豐富、高超完美到了很不簡單的、藝術層次的化境了。

 

    「派樂地」展覽邀集十八位組(二十三位)來自亞洲各國的藝術家展出,計有:王慶松(中國)、朱駿騰(台灣)、多諾(Heri Dono,印尼)、米斯尼亞迪(I Nyoman Masriadi,印尼)、西尾康之(Nishio Yasuyuki,日本)、児嶋サコ(Sako Kojima,日本)、吳柏樑(台灣)、松井若菜(Erina Matsui,日本)、修正版(Revision,俄羅斯)、陳擎耀(台灣)、黃漢明(Ming Wong,新加坡)、葉怡利(台灣)、楊納(中國)、廖堉安(台灣)、謝牧歧(台灣)、藍鼻子群體(The Blue Noses Group,俄羅斯)、蘇瓦吉(Agus Suwage,印尼)、提米寇與米茲芮荃卡(Tyminko & Mitrichenka,俄羅斯)。

 

  如 前所言,派樂地的精神原本就是人類的天性,也是人類共同的文化內容,全世界有太多藝術家們的創作具有派樂地的精神與創造性,因此本次這個展覽,只是從眾多 的亞洲藝術家中做一個選樣,並在其中試圖能夠同時關照到選樣的多元性,以及藝術家與藝術家之間、作品與作品之間的對話性,讓觀眾可以透過藝術家各種各樣充 滿趣味的創造力所啟發,更敏感地體認到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派樂地精神。

 (以上轉載自官網)


赫瑞多諾

1960年出生於加爾各答,現居住於日惹市。

    ((天使甘地)) 將印度甘地的形象 轉化成擁有白色翅膀的天使
寓意了反暴力 反殖民的內心渴望

馬克西姆

1972 生於切爾尼切沃,蘇聯

1987-1991 格萊博維藝術學院,明斯克,白俄羅斯

2000-2005 多媒體藝術學院,科隆,德國
((中國風))嘲諷了歐美近年掀起的中國熱現象 怪誕俗麗的粉紅色獅子 即是西方人
心目中已定形的中國圖騰造型




廖堉安  

1979                出生於台北市
((細米蟲)) 

這隻是蠑螈

松井若菜

1984年出生於日本岡山;2006年至芬蘭赫爾辛基藝術及設計大學做交換學生;2008年畢業於日本多摩美術大學,現工作與居住於東京。
 



((從森林來)) 這是她的自畫像 她喜歡在畫裡醜化自己極盡惡搞



自畫像

把自己搞的好醜

陳擎耀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美術創作碩士班畢

 ((I 愛NY))系列
美國是個種族大溶爐







((什麼人養什麼狗))  好kuso

充滿點點的房間



<<以下18禁........>>

希特勒 列寧 史達林

藍鼻子

1999         由絲拉法‧密辛與亞力山大‧沙布魯夫組成
((赤裸的真相))系列  揭開傳媒 虛假政治背後的真實

照片裡的場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hatw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